墨尔本一向被称作“澳大利亚文化之都”,演出、艺术展览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令人惊叹。看展、看剧院演出,仿佛已经完全融入本地人的日常生活,不觉得有何稀奇。
对于成长于国内的小伙伴来说,这些世界名作,还是很难直接观摩到的。既然幸运地来到墨尔本,你,有没有想过体验一下这样“平凡的奢侈”?
应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简称NGV )邀请,小编欢快地参与了NGV举行的“周五之夜”(Friday Night)专场活动。
你猜错了,这不是小编
所谓“专场”,就是在闭馆时间后,有那么一小撮人,尽情放纵舒心地包场看展,听起来是不是就很爽?
现场还有专场演出可以看哦,说不定就有心动的巨星出现~
其实你也可以的,预定下一次“周五之夜”的门票,就能享受小流量看展+专业演出+最有艺术氛围的bar服务啦!
算上明天,只有六次机会了,要珍惜~
周五之夜订票链接
网址:
www.ngv.vic.gov.au/program-series/friday-nights/
(复制网址后到浏览器打开)
订票时提前预约,就可以享受中文讲解服务哦!
关键词简介
NGV (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
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简称NGV)是全澳访问人数最多、最受欢迎的艺术馆之一。馆内藏品极为丰富,包括许多世界公认的一流艺术品,分别在NGV国际馆和NGV澳大利亚馆:伊恩·波特中心两座展馆展出。NGV藏品均免费开放参观,但特殊展览可能收取入场费。
MoMA展
NGV与MoMA联合举办的国际交流特展《MoMA在NGV:现当代艺术130年》,展览将呈现MoMA馆藏中经典的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将一百三十多年以来的艺术革新脉络彻底梳理一遍。此次展出共200多件作品,其中许多都是首次在澳大利亚亮相。
MoMA特展展出时间
2018年6月9日至10月7日
开馆时间
上午10:00-下午5:00;
“周五之夜”时间:每周五下午6:00开始。
地址
180 ST KILDA ROAD, MELBOURNE
本次展览共分为8个展区,每个展区聚焦的时间区段约为20年。虽然这些艺术品是按照时间年代依次陈列,但整个展览并没有单纯地采用单向推进或单一地点的叙事手法,而是揭示了在不同时间与地点出现的、相互关联的多种趋势与线索。这些潮流趋势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对社会、文化、美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而激发和塑造了艺术的创新。
看起来有点晕?没关系,那就不读了~
本次展览的策展部门一共6个,看一下它们的名字,大概就能了解展品的主要方向。
策展部门
建筑与设计、绘画与版画、电影、媒体与行为艺术、绘画与雕塑以及摄影部门。
8大主题
1、世外桃源与大都市
Arcadia and Metropolis
“世外桃源与大都市Arcadia and Metropolis”作为展览的开场部分,展现了20世纪初艺术家是如何应对城市的崛起——这也是现代艺术的萌芽时期。从塞尚到梵高、罗特列克,他们在探索画布上新的表达方式,但依旧秉持旧时代留下的审美诉求:自然的、色彩的、视觉愉悦的。
展览的开场部分,最先看到的是四幅相当有分量的著作,其中就有很多人顶礼膜拜的镇馆之宝。相当开心,有一种吃大餐,在前菜中意外发现甜点的感觉,人生极大满足!
森特·梵高(荷兰,1853-90)
《约瑟夫·鲁林肖像》
1889
看这局部特写,有一种感觉叫做
“颤抖吧,凡人!”
2、现代世界的机器
The Machinery of the Modern World
“现代世界的机器The Machinery of the Modern World”单元,随着工业机械化的进程,艺术史上的各类运动、流派开始活跃起来,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奥菲主义、达达主义相继出现,在这个单元中,有不少曾在MoMA 1934年的机械艺术展览会中展出过。
马塞尔·杜尚(美籍法裔,1887-1968),《自行车轮》
1951(初版于1913年完成)
看到“初版”两个字了吗?对的,就是你想的意思。
你看到的,不是最初的版本,而且,这一版之前,还有其他“哥哥姐姐”。那么问题来了,之前的版本都哪里去了呢?
破了、旧了、丢了。。。是不是不敢相信?
艺术家的世界,你不懂~
认真看车轮的小姐姐们
3、新融合
A New Unity
“新融合A New Unity”则展示了现代艺术进程,世界范围内不同的艺术流派之间互相借鉴、积极创新的故事,其中包括了包豪斯、荷兰风格派运动、俄罗斯先锋派艺术以及华金·托雷斯·加西亚带来的南方学院派。这一重要部分恰恰是西方艺术史中常被遗漏的部分。
蒙德里安(荷兰,1872-1944)
《组成之红、蓝、黄》,约1937-42
大概是乘电车的时候,看到这幅画的次数有点多,让我有一种错觉,这是Myki卡的背面图。
4、内部与外部的世界
Inner and Outer Worlds
超现实主义来了,梦幻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不再界限明确,“内部与外部的世界Inner and Outer Worlds”带你在艺术的世界中享受迷失。
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1904-89)
《永恒的记忆》,1931
弗里达·卡罗(墨西哥,1907-54)
《头发散落在地的自画像》,1940
这幅画,看起来真是一言难尽。满地的头发,男女莫辩的容颜,让有一种强烈的不舒适感,但是又忍不住被一些细节吸引,想要细细查看。
这幅画的作者,是墨西哥著名的现代女画家,一生诸多坎坷。小儿麻痹症、严重车祸、被甩、被背叛。。。这幅画,是在她和极其崇拜而又极其花心的丈夫,忍痛离婚后所作。
画中人即是作画人,剪断长发,似是诀别,但又身穿前夫的西装,仿佛犹有不舍。画作上方的旋律与歌词,来源于一首墨西哥民歌,大意是,一个男人曾因头发而深爱一个女人,但现在他已经不再爱她,因为她没了头发。是不是忍不住想起了那首《短发》~
5、作为行动的艺术
Art as Action
“作为行动的艺术 Art as Action”关注抽象表现主义以及动态艺术的理念和作品。20世纪50年代,正值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开始成为艺术的中心。他们需要新的艺术理念,新的艺术态度,从艺术形式的根本上向传统发出挑战。艺术的边界再一次拓宽。
杰克逊·波洛克(美国,1912-56)
《编号7》,1950
野史糊说
据说,很多人不服气,凭什么这幅画这么有名,看起来就是随便乱花一通啊。事实上,这幅画创作的过程,就是很随性,画布放在地上,沾上颜料随便甩一甩,泼一泼,结束~
然而看过画作的人,大多数会感觉,画中蕴藏着“难以言表的吸引力”。曾经有人将波洛克的作品和另一幅看起来同样杂乱无章的涂鸦之作一起展出,调查哪一幅更有魅力。120位参与调查的人力,有113位选择了波洛克的画。是不是很神奇?
如果你还是不服气,不妨自己在家试一试。一块布,一盆颜料,一只拖把,足以。
来啊,谁怕谁啊!
亚历山大·考尔德(美国,1898-1976)
《雪舞,I》,1948
很美,现场是悬挂展示。这幅图是小编手动拍摄。
据说,不同角度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想就这样静静看着你,不走开~
6、就是这样
Things as They Are
“就是这样 Things as They Are”是展览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聚集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艺术作品,从波普艺术到极简主义、后极简主义。随着媒体和娱乐工具的迅猛发展,艺术开始显现出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倾向。
罗伊·利希滕斯坦(美国,1923-97)
《溺水的女孩》,1963
这幅画被选为本次MoMA展的宣传画作,出现在墨尔本市中心很多地方。不过,看画作版和图片版,感觉还是有些不同的~
据说,这个女孩儿陷入的漩涡,是洗衣桶~言尽于此,欢迎自行发掘。
7、浩瀚的百科全书
Immense Encyclopedia
到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大众的物质消费时代进入繁荣期,每个人的个体意识也逐渐增强,挪用艺术和对身份问题的叩问成了艺术界的新话题。“浩瀚的百科全书 Immense Encyclopedia”将艺术史带入离我们更近的年代。
杰夫·昆斯(美国,1955-)
《新型谢尔顿湿/干双层车》,1981
是的,你猜的没错,它们的确是吸尘器。
据说,这俩吸尘器能够完整保存并出现在墨尔本市中心的NGV,仅仅因为它们非常幸运的被一位艺术家装进了干净透明的展架上~
你信吗?嘿嘿嘿
8、飞翔的图案
Flight Patterns
当下最热的艺术运动、移民话题、全球化话题,会聚集在“飞翔的图案 Flight Patterns”这一单元。艺术走到当下,在以滚烫的温度介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当下,每一个人都从未如此独立过,也从来没有如此紧密相连。艺术在上空,编织不同的连接方式。
栗田穣崇(日本,1972-)
《Emoji》, 1998–99
野史糊说
作为新时代最擅长使用表情包的你,有没有想过前辈们都是怎样表达内心翻滚涌动的复杂情绪?这些“古老”的Emoji,看起来有没有一点蠢萌蠢萌的感觉?
对了,这款Emoji图案,还被制作成为MoMA展周围产品,NGV现在有售哦!
不少展品,都有周边小物,甚至还有印刷版画作可以带回家,价格很美丽~
展厅的某一处,你会发现有俩非常古老的游戏机,重点是,可!以!玩!
尾声
展厅的最后,是一个空白的房间。每一个看完展的人,都可以由工作人员协助,靠墙量身高,并签下自己的名字。签着签着,就形成了这样的风景。
据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到,艺术离生活,其实没有那么远。你也可以是,创造艺术的一分子~
能不能创造艺术不知道,反正站在这儿,你距离世界平均身高水平线的差距,就清楚了~
对了,照片里的酷酷小女生,
有缘,认识一下?
墨尔本一向被称作“澳大利亚文化之都”,演出、艺术展览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令人惊叹。看展、看剧院演出,仿佛已经完全融入本地人的日常生活,不觉得有何稀奇。
对于成长于国内的小伙伴来说,这些世界名作,还是很难直接观摩到的。既然幸运地来到墨尔本,你,有没有想过体验一下这样“平凡的奢侈”?
应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简称NGV )邀请,小编欢快地参与了NGV举行的“周五之夜”(Friday Night)专场活动。
你猜错了,这不是小编
所谓“专场”,就是在闭馆时间后,有那么一小撮人,尽情放纵舒心地包场看展,听起来是不是就很爽?
现场还有专场演出可以看哦,说不定就有心动的巨星出现~
其实你也可以的,预定下一次“周五之夜”的门票,就能享受小流量看展+专业演出+最有艺术氛围的bar服务啦!
算上明天,只有六次机会了,要珍惜~
周五之夜订票链接
网址:
www.ngv.vic.gov.au/program-series/friday-nights/
(复制网址后到浏览器打开)
订票时提前预约,就可以享受中文讲解服务哦!
关键词简介
NGV (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
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简称NGV)是全澳访问人数最多、最受欢迎的艺术馆之一。馆内藏品极为丰富,包括许多世界公认的一流艺术品,分别在NGV国际馆和NGV澳大利亚馆:伊恩·波特中心两座展馆展出。NGV藏品均免费开放参观,但特殊展览可能收取入场费。
MoMA展
NGV与MoMA联合举办的国际交流特展《MoMA在NGV:现当代艺术130年》,展览将呈现MoMA馆藏中经典的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将一百三十多年以来的艺术革新脉络彻底梳理一遍。此次展出共200多件作品,其中许多都是首次在澳大利亚亮相。
MoMA特展展出时间
2018年6月9日至10月7日
开馆时间
上午10:00-下午5:00;
“周五之夜”时间:每周五下午6:00开始。
地址
180 ST KILDA ROAD, MELBOURNE
本次展览共分为8个展区,每个展区聚焦的时间区段约为20年。虽然这些艺术品是按照时间年代依次陈列,但整个展览并没有单纯地采用单向推进或单一地点的叙事手法,而是揭示了在不同时间与地点出现的、相互关联的多种趋势与线索。这些潮流趋势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对社会、文化、美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而激发和塑造了艺术的创新。
看起来有点晕?没关系,那就不读了~
本次展览的策展部门一共6个,看一下它们的名字,大概就能了解展品的主要方向。
策展部门
建筑与设计、绘画与版画、电影、媒体与行为艺术、绘画与雕塑以及摄影部门。
8大主题
1、世外桃源与大都市
Arcadia and Metropolis
“世外桃源与大都市Arcadia and Metropolis”作为展览的开场部分,展现了20世纪初艺术家是如何应对城市的崛起——这也是现代艺术的萌芽时期。从塞尚到梵高、罗特列克,他们在探索画布上新的表达方式,但依旧秉持旧时代留下的审美诉求:自然的、色彩的、视觉愉悦的。
展览的开场部分,最先看到的是四幅相当有分量的著作,其中就有很多人顶礼膜拜的镇馆之宝。相当开心,有一种吃大餐,在前菜中意外发现甜点的感觉,人生极大满足!
森特·梵高(荷兰,1853-90)
《约瑟夫·鲁林肖像》
1889
看这局部特写,有一种感觉叫做
“颤抖吧,凡人!”
2、现代世界的机器
The Machinery of the Modern World
“现代世界的机器The Machinery of the Modern World”单元,随着工业机械化的进程,艺术史上的各类运动、流派开始活跃起来,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奥菲主义、达达主义相继出现,在这个单元中,有不少曾在MoMA 1934年的机械艺术展览会中展出过。
马塞尔·杜尚(美籍法裔,1887-1968),《自行车轮》
1951(初版于1913年完成)
看到“初版”两个字了吗?对的,就是你想的意思。
你看到的,不是最初的版本,而且,这一版之前,还有其他“哥哥姐姐”。那么问题来了,之前的版本都哪里去了呢?
破了、旧了、丢了。。。是不是不敢相信?
艺术家的世界,你不懂~
认真看车轮的小姐姐们
3、新融合
A New Unity
“新融合A New Unity”则展示了现代艺术进程,世界范围内不同的艺术流派之间互相借鉴、积极创新的故事,其中包括了包豪斯、荷兰风格派运动、俄罗斯先锋派艺术以及华金·托雷斯·加西亚带来的南方学院派。这一重要部分恰恰是西方艺术史中常被遗漏的部分。
蒙德里安(荷兰,1872-1944)
《组成之红、蓝、黄》,约1937-42
大概是乘电车的时候,看到这幅画的次数有点多,让我有一种错觉,这是Myki卡的背面图。
4、内部与外部的世界
Inner and Outer Worlds
超现实主义来了,梦幻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不再界限明确,“内部与外部的世界Inner and Outer Worlds”带你在艺术的世界中享受迷失。
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1904-89)
《永恒的记忆》,1931
弗里达·卡罗(墨西哥,1907-54)
《头发散落在地的自画像》,1940
这幅画,看起来真是一言难尽。满地的头发,男女莫辩的容颜,让有一种强烈的不舒适感,但是又忍不住被一些细节吸引,想要细细查看。
这幅画的作者,是墨西哥著名的现代女画家,一生诸多坎坷。小儿麻痹症、严重车祸、被甩、被背叛。。。这幅画,是在她和极其崇拜而又极其花心的丈夫,忍痛离婚后所作。
画中人即是作画人,剪断长发,似是诀别,但又身穿前夫的西装,仿佛犹有不舍。画作上方的旋律与歌词,来源于一首墨西哥民歌,大意是,一个男人曾因头发而深爱一个女人,但现在他已经不再爱她,因为她没了头发。是不是忍不住想起了那首《短发》~
5、作为行动的艺术
Art as Action
“作为行动的艺术 Art as Action”关注抽象表现主义以及动态艺术的理念和作品。20世纪50年代,正值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开始成为艺术的中心。他们需要新的艺术理念,新的艺术态度,从艺术形式的根本上向传统发出挑战。艺术的边界再一次拓宽。
杰克逊·波洛克(美国,1912-56)
《编号7》,1950
野史糊说
据说,很多人不服气,凭什么这幅画这么有名,看起来就是随便乱花一通啊。事实上,这幅画创作的过程,就是很随性,画布放在地上,沾上颜料随便甩一甩,泼一泼,结束~
然而看过画作的人,大多数会感觉,画中蕴藏着“难以言表的吸引力”。曾经有人将波洛克的作品和另一幅看起来同样杂乱无章的涂鸦之作一起展出,调查哪一幅更有魅力。120位参与调查的人力,有113位选择了波洛克的画。是不是很神奇?
如果你还是不服气,不妨自己在家试一试。一块布,一盆颜料,一只拖把,足以。
来啊,谁怕谁啊!
亚历山大·考尔德(美国,1898-1976)
《雪舞,I》,1948
很美,现场是悬挂展示。这幅图是小编手动拍摄。
据说,不同角度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想就这样静静看着你,不走开~
6、就是这样
Things as They Are
“就是这样 Things as They Are”是展览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聚集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艺术作品,从波普艺术到极简主义、后极简主义。随着媒体和娱乐工具的迅猛发展,艺术开始显现出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倾向。
罗伊·利希滕斯坦(美国,1923-97)
《溺水的女孩》,1963
这幅画被选为本次MoMA展的宣传画作,出现在墨尔本市中心很多地方。不过,看画作版和图片版,感觉还是有些不同的~
据说,这个女孩儿陷入的漩涡,是洗衣桶~言尽于此,欢迎自行发掘。
7、浩瀚的百科全书
Immense Encyclopedia
到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大众的物质消费时代进入繁荣期,每个人的个体意识也逐渐增强,挪用艺术和对身份问题的叩问成了艺术界的新话题。“浩瀚的百科全书 Immense Encyclopedia”将艺术史带入离我们更近的年代。
杰夫·昆斯(美国,1955-)
《新型谢尔顿湿/干双层车》,1981
是的,你猜的没错,它们的确是吸尘器。
据说,这俩吸尘器能够完整保存并出现在墨尔本市中心的NGV,仅仅因为它们非常幸运的被一位艺术家装进了干净透明的展架上~
你信吗?嘿嘿嘿
8、飞翔的图案
Flight Patterns
当下最热的艺术运动、移民话题、全球化话题,会聚集在“飞翔的图案 Flight Patterns”这一单元。艺术走到当下,在以滚烫的温度介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当下,每一个人都从未如此独立过,也从来没有如此紧密相连。艺术在上空,编织不同的连接方式。
栗田穣崇(日本,1972-)
《Emoji》, 1998–99
野史糊说
作为新时代最擅长使用表情包的你,有没有想过前辈们都是怎样表达内心翻滚涌动的复杂情绪?这些“古老”的Emoji,看起来有没有一点蠢萌蠢萌的感觉?
对了,这款Emoji图案,还被制作成为MoMA展周围产品,NGV现在有售哦!
不少展品,都有周边小物,甚至还有印刷版画作可以带回家,价格很美丽~
展厅的某一处,你会发现有俩非常古老的游戏机,重点是,可!以!玩!
尾声
展厅的最后,是一个空白的房间。每一个看完展的人,都可以由工作人员协助,靠墙量身高,并签下自己的名字。签着签着,就形成了这样的风景。
据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到,艺术离生活,其实没有那么远。你也可以是,创造艺术的一分子~
能不能创造艺术不知道,反正站在这儿,你距离世界平均身高水平线的差距,就清楚了~
对了,照片里的酷酷小女生,
有缘,认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