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宇宙图像曝光,几乎回到宇宙起点的光长什么样子,19个趣味知识回答你 最深宇宙图像曝光,几乎回到宇宙起点的光长什么样子,19个趣味知识回答你
2022-07-05 11:07:41 2022-07-05 11:07:41

* 图片来源:nasa.gov

看到这张照片,是不是有的小伙伴会想到早期太空题材电影或动画片的画面?

其实,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早期宇宙深空特写

美国宇航局(NASA)去年年底发射升空了新的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接替哈勃太空望远镜执行更精准的探测任务。

2022年7月11日,NASA公布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即为上面这张。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们一般认为宇宙有138亿年的历史,而这张照片中的部分光,正来自于130亿年前。它是人类迄今拍摄到的最清晰、最远的早期宇宙照片

关于茫茫星辰大海,还有更多令人震叹的事实,大家知道这些吗?




1. 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宇宙大爆炸”可能既不是从宇宙中心也不是从某一个点开始的,而是在宇宙各处同时发生的。

2. 严格来说,木星并不是围着太阳旋转,木星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和太阳都围绕大致位于太阳表面的两者的公共质心旋转。

3. 太阳系中有数十亿颗小行星与彗星,然而它还不足宇宙的万亿分之一。

目前人类已发现的宇宙中的最大结构,其尺寸(跨度)约有十亿光年,可能包含超830个独立星系。

人类已观测到的最亮、质量最大的恒星,比太阳亮870万倍!它距离我们约有18万光年。

4.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中有80%以上都是暗物质。但是,目前人们还无法观测暗物质。

5. 我们大都见过一个气球中套有另一个气球,有的恒星也这么玩!这种一个恒星中套着另一个恒星的现象,叫做索恩-祖特阔夫天体(TZO)。

* 图片来源:百家号@火星科普

6. 平行宇宙是否真的存在,目前还尚未可知,但银河系似乎确实有一个“暗黑胞弟”:一个名为蜻蜓44的星系,有着与银河系一样的大小和99%的暗物质。

7. 太阳系绕银河系旋转一圈约需2.25亿年。所以如果把地球倒回去一圈,您所站的位置上,可能是刚出现在地球不久的恐龙。

8. 昨天的24小时不等于今天的24小时?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真的时间长度不同。

因为地球时刻在发生地壳运动、喷射流变化等会改变地球质量分布的事件,所以地球的自转速度也在变化。2004年,苏门答腊的9.1级地震使当天缩短了约6.8微秒

9. 我们常看到宇航员演示太空中液体成团漂浮,但其实因为张力,液体在太空的失重环境下,也能保持一个水平面。

10. 宇宙射线是人们观测太空的重要线索之一。它在1912年被科学家发现。

11. 我们已经熟知,人类拍摄到的早期宇宙照片中,发出这些光的星体其实现在很有可能已经死亡了。但是还有些星体则是“隐身了”,因为随着宇宙膨胀,它们发出的光线被拉长,以至于逐渐超出了人类的观测技术范围。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下的Carina星云中的新兴恒星诞生区域。在之前的太空望远镜的技术下,这些区域曾无法被观测到。

12. 本文开头的照片,拍摄于距地球约150万公里的位置,相当于近17万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13.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项目启动于1996年,发射与2021年,耗时约25年,耗资约100亿美元,是目前全球已建成的性能最强、造价最高的太空望远镜。

14.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主镜面积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5倍,但质量只有其一半左右,可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中运行。

15. 拍摄本文开头的照片所用的“相机快门”时间约为12.5 小时;而哈勃拍摄最深视野的照片,需要数周的“快门时间”。

* 哈勃太空望远镜(图片来源于网络)

16. 除了詹姆斯·韦伯,目前世界上还有欧航局的盖亚、NASA的苔丝等其他空间望远镜仍在服役中,为科学家们服务。

中国明年有望也将发射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与中国空间站共轨独立飞行。需要时可与空间站对接,以补给、维修和升级。

17. 太空望远镜虽然属于光学望远镜,但它不仅仅是用来拍摄照片的。它也能帮助探测大气的化学成分,从而帮人们探索宜居的星球。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探测到的进入某系外星体大气层的水蒸气数据
(图片来源:nasa.gov)


18. 为什么要把望远镜发射到那么高的太空里?

在通过可见光波段来观测宇宙时,大气层会干扰和吸收很多宇宙射线,影响很多信号的接收,而且地面的接收视角也有限。

而在太空中,就能够接收到更多、更清晰的信息,更有利于观测。所以人们会把光学望远镜发射到太空中进行。

19. 从地球上观测宇宙不如在太空观测有意义?

当然不是。从地球和太空观测宇宙的方式不同,目的也不同,两者相辅相承。

比如,中国天眼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射电望远镜,主要用于接收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波,研究“只能听而不能看”的致密天体

* 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图片来源于网络)

又比如,正在建设的中国复眼,主要通过自发自收电磁波,来观测近地空间,为研究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领域提供服务。



对浩瀚神秘的宇宙,人们已探知的仍十分有限。

但每一次的科技进步和新发现,都让人不由得遐想:会不会有一天普通人也能到太空中生活与工作?假如未来大家有了太空快递,里面又会有什么物品呢?


极地服务号
微信ID:PolarExpressAU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到的恒星末期细节,即行星状星云(行星状星云,是垂死恒星喷出的气体和尘埃外壳。)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到的Stephan’s Quintet“五重奏”星系群


* 图片来源:nasa.gov

看到这张照片,是不是有的小伙伴会想到早期太空题材电影或动画片的画面?

其实,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早期宇宙深空特写

美国宇航局(NASA)去年年底发射升空了新的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接替哈勃太空望远镜执行更精准的探测任务。

2022年7月11日,NASA公布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即为上面这张。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们一般认为宇宙有138亿年的历史,而这张照片中的部分光,正来自于130亿年前。它是人类迄今拍摄到的最清晰、最远的早期宇宙照片

关于茫茫星辰大海,还有更多令人震叹的事实,大家知道这些吗?




1. 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宇宙大爆炸”可能既不是从宇宙中心也不是从某一个点开始的,而是在宇宙各处同时发生的。

2. 严格来说,木星并不是围着太阳旋转,木星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和太阳都围绕大致位于太阳表面的两者的公共质心旋转。

3. 太阳系中有数十亿颗小行星与彗星,然而它还不足宇宙的万亿分之一。

目前人类已发现的宇宙中的最大结构,其尺寸(跨度)约有十亿光年,可能包含超830个独立星系。

人类已观测到的最亮、质量最大的恒星,比太阳亮870万倍!它距离我们约有18万光年。

4.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中有80%以上都是暗物质。但是,目前人们还无法观测暗物质。

5. 我们大都见过一个气球中套有另一个气球,有的恒星也这么玩!这种一个恒星中套着另一个恒星的现象,叫做索恩-祖特阔夫天体(TZO)。

* 图片来源:百家号@火星科普

6. 平行宇宙是否真的存在,目前还尚未可知,但银河系似乎确实有一个“暗黑胞弟”:一个名为蜻蜓44的星系,有着与银河系一样的大小和99%的暗物质。

7. 太阳系绕银河系旋转一圈约需2.25亿年。所以如果把地球倒回去一圈,您所站的位置上,可能是刚出现在地球不久的恐龙。

8. 昨天的24小时不等于今天的24小时?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真的时间长度不同。

因为地球时刻在发生地壳运动、喷射流变化等会改变地球质量分布的事件,所以地球的自转速度也在变化。2004年,苏门答腊的9.1级地震使当天缩短了约6.8微秒

9. 我们常看到宇航员演示太空中液体成团漂浮,但其实因为张力,液体在太空的失重环境下,也能保持一个水平面。

10. 宇宙射线是人们观测太空的重要线索之一。它在1912年被科学家发现。

11. 我们已经熟知,人类拍摄到的早期宇宙照片中,发出这些光的星体其实现在很有可能已经死亡了。但是还有些星体则是“隐身了”,因为随着宇宙膨胀,它们发出的光线被拉长,以至于逐渐超出了人类的观测技术范围。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下的Carina星云中的新兴恒星诞生区域。在之前的太空望远镜的技术下,这些区域曾无法被观测到。

12. 本文开头的照片,拍摄于距地球约150万公里的位置,相当于近17万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13.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项目启动于1996年,发射与2021年,耗时约25年,耗资约100亿美元,是目前全球已建成的性能最强、造价最高的太空望远镜。

14.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主镜面积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5倍,但质量只有其一半左右,可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中运行。

15. 拍摄本文开头的照片所用的“相机快门”时间约为12.5 小时;而哈勃拍摄最深视野的照片,需要数周的“快门时间”。

* 哈勃太空望远镜(图片来源于网络)

16. 除了詹姆斯·韦伯,目前世界上还有欧航局的盖亚、NASA的苔丝等其他空间望远镜仍在服役中,为科学家们服务。

中国明年有望也将发射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与中国空间站共轨独立飞行。需要时可与空间站对接,以补给、维修和升级。

17. 太空望远镜虽然属于光学望远镜,但它不仅仅是用来拍摄照片的。它也能帮助探测大气的化学成分,从而帮人们探索宜居的星球。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探测到的进入某系外星体大气层的水蒸气数据
(图片来源:nasa.gov)


18. 为什么要把望远镜发射到那么高的太空里?

在通过可见光波段来观测宇宙时,大气层会干扰和吸收很多宇宙射线,影响很多信号的接收,而且地面的接收视角也有限。

而在太空中,就能够接收到更多、更清晰的信息,更有利于观测。所以人们会把光学望远镜发射到太空中进行。

19. 从地球上观测宇宙不如在太空观测有意义?

当然不是。从地球和太空观测宇宙的方式不同,目的也不同,两者相辅相承。

比如,中国天眼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射电望远镜,主要用于接收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波,研究“只能听而不能看”的致密天体

* 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图片来源于网络)

又比如,正在建设的中国复眼,主要通过自发自收电磁波,来观测近地空间,为研究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领域提供服务。



对浩瀚神秘的宇宙,人们已探知的仍十分有限。

但每一次的科技进步和新发现,都让人不由得遐想:会不会有一天普通人也能到太空中生活与工作?假如未来大家有了太空快递,里面又会有什么物品呢?


极地服务号
微信ID:PolarExpressAU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到的恒星末期细节,即行星状星云(行星状星云,是垂死恒星喷出的气体和尘埃外壳。)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到的Stephan’s Quintet“五重奏”星系群


Find us: 收藏页面,或谷歌、百度、微信搜索极地快递,就能找到我们
Find us: 收藏页面,或谷歌、百度、微信搜索极地快递,就能找到我们